红色、橙色的足球样玩具,打开藏着小物件;黄色、绿色的罐子炒股开户流程,一开封小球就滚落;黑色、紫色的机器,启动后能产出彩色糖果条……
最近,杭州妈妈杨女士发现,自家不到两岁的女儿点点,迷上了这类五颜六色的解压视频。这些视频有着统一特征:色彩饱和鲜艳、画面重复且带点 “魔性”,标题常含 “解压”“早教”“趣味” 等关键词。
点点沉迷的彩色视频,有些标签为解压视频。 受访者供图
娃痴迷 “彩色魔性视频” 不挪眼
杭州妈妈查记录吓一跳
杨女士家没有刻意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我们觉得没法给孩子营造‘真空’的无电子设备环境,而且她视力没问题,也爱去户外,所以没特别规避。”
平时带点点外出吃饭、理发时,家人会用手机或 AI 智能机小度播放益智儿歌,想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可点点对这些益智内容兴趣寥寥,反倒被视频下方关联的 “彩色解压视频” 牢牢吸引。
杨女士点开一条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标题是《儿童创意太空沙手工,制作小杯子蛋糕,里面变出汪汪队玩具》。视频里,主播将太空沙做的 “杯子蛋糕” 拆开,挖出里面的奇趣蛋或盲盒,再一一打开。“内容本身没大问题,但色彩太鲜艳了,一看就加了重滤镜。” 杨女士盯久了觉得眼睛不舒服,点点却看得入迷 —— 一打开视频就安静下来,眼睛直勾勾盯着屏幕,还会用小手滑动屏幕,点开更多同类视频:给玩具洗海洋球澡、滚动彩色小球、模拟厨房做饭…… 这些视频的颜色都格外丰富。
因为操作不熟练,点点不小心截下很多视频截图。 受访者供图
在算法推荐下,同类视频越来越多。更让杨女士震惊的是,某天中午她在办公室查看手机视频软件,发现关联设备上有 47 条播放记录,几乎全是彩色解压视频。“最早一条是9点50分,点点吃完早饭就开始看,一直看到13点左右午睡才停。”
杨女士手机上的视频播放记录 受访者供图
而且,不到两岁的点点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只要关掉视频,就立刻哭闹,眼泪说来就来。杨女士和家人为了阻止她看视频,已经让孩子吃了好几次 “眼泪泡饭”,可效果甚微,第二天点点还是会惦记着这类视频。
不少家长遇同款烦恼
老师分析孩子沉迷有原因
点点沉迷解压视频的情况并非个例。打开社交平台,不少宝爸宝妈都发帖吐槽:“我儿子也这样,还爱看混泥土相关的视频,现在连动画片都不看了”“我家娃天天重复看这种视频,我根本不想让她看”“我家3岁孩子,沉迷彩泥视频两三个月,其他内容一概不感兴趣”。
幼儿园老师也感受到了家长的焦虑。有老师告诉记者,开学初家访以及近期的约谈交流中,经常收到家长的咨询和反馈,大家最烦恼的就是孩子长时间看手机,且观看内容不合适。
杭州市教坛新秀、钱塘区河庄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詹家勤告诉记者,从幼儿发展和教育的专业角度解释,低龄孩子喜欢色彩鲜明的小视频,符合其成长规律。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视觉感知能力快速发展期,鲜艳、丰富的色彩能强烈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帮助他们感知色彩差异、建立视觉认知,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就像婴儿会被彩色拨浪鼓吸引一样。” 詹家勤进一步说明,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这类视频画面变化快、色彩对比强烈,能不断给孩子新的视觉刺激,很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视频中常有简单的动画形象、重复的旋律或动作,契合幼儿对简单、重复事物的兴趣偏好,能让他们获得愉悦感。
但长时间沉迷这类视频,对孩子成长存在明显危害。科普中国曾报道,2-3 岁孩子正值秩序敏感期,这种秩序不仅包括物品排序,还涵盖生活中的常规和习惯,是孩子建立对世界理解的基础。而这类没有互动、画面反复重复的视频,可能打乱孩子本该建立的秩序感,导致认知混乱。
不少视频直截了当取标题:小朋友超喜欢! 网络截图
“堵不如疏” 解难题
陪伴是关键
杭州市钱塘区向尚幼儿园保教主任杨丽丹表示,家长的手机对孩子来说,是最容易获取的“电子玩具”—— 尤其在家长忙碌或需要安抚孩子时,短视频成了便捷的“保姆”。但很多家长选择强制关闭电子设备,这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伤心,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向尚幼儿园小班老师正打算给家长们提出一些使用电子设备的引导建议
两位老师给出的建议中,都提到了“陪伴” 这个关键词:高质量的陪伴,是防止孩子沉迷彩色小视频的“良方”。
詹家勤建议,2 岁以下幼儿尽量不看电子视频;2-3 岁孩子每天观看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且要分多次进行。可以用沙漏、定时器等工具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避免长时间用眼损伤视力。
“如果真的要看视频,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边看边讲解、互动。比如看动物视频后,带孩子去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看手工视频后,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手工。用现实中的丰富色彩和体验,比如大自然的花草、绘本的插画、积木的搭建,来拓展孩子的审美,让他们明白,除了电子视频里的色彩,现实世界的色彩和美好更加多样。”
杨丽丹认为,家长可以用“提醒”代替“命令”,比如在视频结束前5分钟提醒孩子:“还有5分钟,我们的视频时间就要结束了哦。”如果孩子能遵守规则,给予口头表扬或一个大大的拥抱。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孩子需要陪伴时,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 杨丽丹强调,“家长的专注陪伴,是任何视频都无法替代的。”
参考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杨女士开始反思家人的行为,发现大家确实总是“手机不离手”,“我自己很爱看电视,不管做什么,都要打开电视听听声音。”
意识到问题后炒股开户流程,她立刻作出改变:晚饭后关掉屏幕、放下手机,陪点点玩积木。“我很有耐心,边玩边教她认颜色,没想到孩子真的坐得住,不哭不闹地玩了两个多小时。睡觉前,我们也用读绘本代替了看手机屏,感觉特别好。”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