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168配资,马家堡火车站。
北京南站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站”。来来往往的乘客或许不知道,一百多年前,在北京南站不远的位置,曾有一座北京城最早的火车总站——马家堡火车站。
1897年6月30日,古老的北京城墙外,“嘟——嘟——嘟——”,长长的汽笛声传来,浓浓的蒸汽升腾而起,马家堡火车站开张营业了。
在“天子脚下”修铁路、建车站,殊为不易。早在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宣武门外修了一段长约一里的铁路,结果“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经步军统领衙门下令拆除,才平息恐慌情绪。188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将铁路从天津延伸到通州,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直到洋务派力量逐渐壮大,在北京建铁路的计划才得以实施。1895年12月,津芦铁路(京津铁路)开始修建,终点原本计划设在卢沟桥,修建过程中盛宣怀、胡燏棻等主事大臣进一步主张将终点设在马家堡,使之更加靠近京城,最终得到光绪帝批准。
将车站选在马家堡,这些晚清重臣是经过详细谨慎考虑的。站址位于右安门和永定门之间,距两门直线距离均约6里,距城墙直线4里,商旅、货物进出城相对便捷,尤其靠近崇文门税关,方便商人纳税;没有逾越中轴线,减少了顽固派对“破坏龙脉”的担忧;地势较高,无水患威胁。
1898年5月13日,总理衙门大臣、顺天府尹胡燏棻在马家堡火车站等待德国亨利亲王。
马家堡火车站由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监造,三层楼高,有着典型的英式风格,气势恢宏,客货两用,一落成就成为城南地标式建筑。《申报》称,“火车售票处屋顶皆用铅皮盖就,不需片瓦寸砖”。
火车拉来了客人和货物,必然激活商贸与就业。1897年8月1日《申报》报道:“马家堡向系荒烟蔓草之区,自京津铁路功成,设立车站,于是中外商贾多于此地斩荆榛、辟草莱,建造楼阁,鳞排栉比,灯火通宵,人烟繁盛,居然成为京南一巨镇。”
马家堡火车站后身,一幅热闹景象。
另据村民回忆,以车站为中心,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店铺,如茶棚、缸店、旅店、澡堂子、落子馆等,其中比较有名的王记茶棚和福是楼(音),在整个城南近郊都小有名气。车站周围还盖有一些大栈房,用于商人存货。同时也有搬运工人聚集于此成立“脚行”,收入颇丰。由于车站的带动,马家堡发展为当时永定门外最繁华的地段。
1899年,马家堡站又与芦汉铁路(京汉铁路)接轨,使其地位更加重要。所以说,马家堡火车站是北京最早的火车始发站、终点站,也一度是北京的火车总站。
在马家堡火车站准备迎接重要客人的晚清官员。
马家堡火车站前的彩牌楼,似乎要迎接重要客人。
火车站越来越热闹,人员下车进城、出城上车的接驳问题日益突出。189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马家堡与永定门之间,修建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当年5月23日开通。它是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线路。
1899年,一辆有轨电车停靠在马家堡火车站。
1899年,永定门有轨电车站。这条自马家堡到永定门的线路,是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线路。
可惜好景不长,1900年,火车站被义和团付之一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英军控制了马家堡站,修复了相连铁路,并擅自挖开永定门西侧城墙,把铁轨铺设到天坛西门外,在此设置了新的天坛火车站。
当时,马家堡站尚未被废弃,其水泥站台还能承担上下旅客、装卸货物的功能。1902年1月7日中午12点,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狩”后“回銮”,乘坐专列抵达马家堡站。站台上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彩旗招展、鼓乐齐鸣,在场的中外人士不下两千人。直到下午1点,慈禧和光绪才分别乘坐八抬黄缎大轿,经永定门进宫。
1900年12月,英军工程师利用被破坏的机车零部件,拼装而成的简陋机车“蚱蜢号”,它曾在北京铁路线上运行三个月。
被义和团毁坏的马家堡火车站。选自皮特·柯睿思《关内外铁路》
此后不久,在马家堡火车站向北约一公里处,新的马家堡临时停车站建成,更名为“永定门火车站”。1906年,改线后的津芦铁路经永定门火车站延伸到前门,马家堡火车站从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老北京火车总站的功能,转移到了前门东、西火车站。
图文|张永炳
作者:张永炳168配资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